煤礦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固體、溶解性有機物和重金屬等污染物,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。傳統的煤礦廢水處理方法存在處理周期長、處理效果差、占地面積大等問題。而一體化煤礦污水處理設備通過集成化的設計和先進的處理技術,能夠高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,達到環保排放標準。
一體化煤礦污水處理設備采用了多種處理工藝的組合,包括物理處理、化學處理和生物處理等。其中,物理處理主要包括過濾、沉淀和吸附等方法,用于去除懸浮固體和顆粒污染物。化學處理通過添加藥劑,使污染物發生沉淀、凝聚或氧化等反應,以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。生物處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,將有機物降解為無害物質。
一體化煤礦污水處理設備的安裝需結合設備特性與煤礦環境要求,遵循以下專業步驟與注意事項:
一、基礎施工與設備就位
基礎準備
根據設備安裝圖與基礎圖,澆筑混凝土底板,要求基礎平均承壓≥5t/m²且水平度誤差≤5mm。
若設備埋于地坪以下,基礎標高需低于地坪0.5m以上,四周挖掘寬度、長度離基礎邊線≥500mm,預留管道安裝空間。
基礎保養期結束后(通常≥7天)方可進行設備安裝,防止因混凝土未固化導致沉降。
設備吊裝與定位
使用合適噸位吊車(如10噸以上)將設備吊運至指定位置,避免碰撞或傾斜。
按說明書要求調整設備方向,確保筒體位置、間距準確,誤差≤10mm,防止后續管道連接困難。
應用繃帶或抗浮環將設備與地基固定,防止地下水浮力導致設備上浮。
二、管道與電路連接
管道安裝
根據安裝圖連接進水管、出水管及排污管,使用橡皮墊或密封圈緊固接口,確保無滲漏。
煤礦污水含泥沙較多,管道坡度需≥2%,便于排水與防止堵塞。
出水管口應低于地坪0.4m,避免污水倒灌。
電路連接
將電控柜控制線與設備接通,接線前確認風機、潛污泵電機轉向與標識一致,防止反轉損壞設備。
電控柜需放置在通風干燥處,避免日曬雨淋,接地電阻≤4Ω,防止漏電事故。
煤礦環境需選用防爆型電控柜,符合MT/T 661-2011《煤礦井下用電器設備通用技術條件》。
三、設備固定與試水檢測
設備固定
設備就位后,用混凝土或膨脹螺栓將設備與基礎固定,防止運行振動導致位移。
注入清水(或模擬污水)至設備充滿度≥70%,檢查各管道接口、法蘭處是否滲漏。
觀察設備是否因地下水浮力上浮,若存在上浮風險,需增加配重或加固基礎。
試水與調試
啟動水泵、風機,檢查運行是否平穩,噪音≤85dB,振動值≤5mm/s。
觀察生物膜培養情況(如接觸氧化池填料),通常需7-15天形成橙黃色或黑色生物膜,表明處理效果達標。
調整曝氣量與污泥回流比,確保出水水質符合《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20426-2006)。
四、覆土與后期維護
覆土與平整
試水合格后,用土填入設備四周間隙并夯實,人孔蓋板需高出地坪50mm,防止雨水倒灌。
確保進氣口暢通,避免覆土堵塞影響設備運行。
運行維護
定期清理格柵、沉淀池雜物,防止管道堵塞。
每季度檢查風機、水泵軸承潤滑情況,及時更換磨損部件。
每月檢測出水水質,若COD、SS等指標超標,需調整藥劑投加量或曝氣時間。
五、煤礦環境專項要求
防爆與防腐
煤礦污水含硫化氫等腐蝕性氣體,設備內壁需涂刷環氧樹脂防腐涂料,厚度≥200μm。
電機、電控柜需選用防爆型,防護等級≥IP65,適應煤礦潮濕、多塵環境。
安全防護
設備周圍設置防護欄,高度≥1.2m,防止人員誤入。
配備應急排水泵,防止暴雨導致設備淹沒。